首页
解决方案
经典案例
资源中心
关于我们
4009-612-812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源中心 > 干货分享 > 详情

医院系统丨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深度思考

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启动2022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325号,以下简称《绩效国考》),10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召开2021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在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公立医院都在忙着“备考交卷”,好的“成绩”不仅影响医院“面子”,还影响到医院“票子”,更影响到医院发展的“路子”,甚至影响到领导的“帽子”。各家医院都希望自己考出好“成绩”积极“备考”努力,有政策自然会有对策,在备考中容易出现的五个问题需要引起关注,让绩效国考成绩更加真实、公正。


1、第一思考:门诊人次数真实性

绩效国考指标中,与门诊人次相关的有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门诊次均费用增幅、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等5个指标,门诊人次数的真实性影响到这些指标。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2022 版)明确,门诊患者人次数仅以门诊挂号数统计,不包括急诊患者、健康体检者。新冠疫情以来,许多医院做核酸检测业务,一些医院了解门诊人次数对绩效国考几个指标成绩的影响,提前做了“手脚”,把一些核酸检测患者通过医院系统统计到入门诊患者人次数,6个指标考试成绩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1)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门诊患者人次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次数

绩效国考希望三级医院降低比值,门诊人次“虚增”,该比就会上升,。特别是一些地方医保部门考核门诊人次入院率,作为评价入院是否合理性的评价指标,入院率太高有可能存在低标入院,入院率太低表明医院住院医疗服务能力不高。门诊人次“虚增”对国考成绩是“负影响”。

(2)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 =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同期门诊诊疗总人次数 × 100%

医院国考是希望占比越高越好, 门诊人次“虚增”,会影响到该指标的下降,对国考成绩是“负影响”。

(3)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 预约诊疗人次数/总诊疗人次数 × 100%

绩效国考希望该指标越高越好,一些医院把核酸检测纳入医院系统统计,该指标会提升,门诊人次“虚增”对国考成绩是“正影响”。

(4)门诊次均费用增幅 = (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 -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 /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 × 100%

绩效国考希望该指标越低越好,门诊人次“虚增”,次均费用增幅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到该指标的真实性,对国考成绩是“正影响”。

(5)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 = (本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上一年度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 100%

绩效国考希望该指标越低越好,门诊人次“虚增”,次均药费费用增幅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到该指标的真实性,对国考成绩是“正影响”。

思考:门诊人次数内涵界定修正,对于体检、核酸检测人次剔除评价,真实反映实际门诊患者诊疗人次,明确通过挂号为发生药品、医技检查项目的人次不纳入统计在内。在医院运营绩效辅导实际工作中,发现科室和医生为了降低门诊次均费用,采取空挂号“零处理”的现象,医院经济运营绩效管理不纳入考核指标。


2、第二思考:.医疗服务收入内涵界定


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作为绩效国考评价医院收入结构的重要指标,对医评价医院服务能力和范诊疗行为规范性及药品和耗材使用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作用。医院也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2022 版)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指标说明。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 医疗服务收入 /医疗收入 × 100%

(1)分子:医疗服务收入包括挂号收入、床位收入、诊察 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等。不包括药品、耗材(即 卫生材料)、检查检验收入。

(2)分母:医疗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 入,包括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和结算差额。

(3)由于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 占医疗收入比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病例组合指数(CMI)校正。

影响医疗服务收入的因素较多,目前最主要的要关注会计报表中事业收入项下的医疗收入,门诊和住院的“其他收入”和“结算差额”发生额变化。关注体检收入、核酸收入等对其他收入的影响。更应该高度关注“结算差额”的变化,医保结算差额医院是不是及时销账是关键,许多医院没有很好的使用该科目,对医保结算差额采取应收款项挂账,导致医院会计信息失真。

思考:对医疗服务收入和医疗收入考核指标重新界定内涵,更加便于评价分析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医技检查、体检、核酸等收入),医疗收入(不含体检、核酸等收入)。


3、第三思考:收支结余核算


在绩效国考中,“收支结余”以“医疗盈余率”表述,即 医院医疗盈余占医疗活动收入的比例。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 (2022 版)对该指标说明。

医疗盈余率 = 医疗盈余 /医疗活动收入 × 100%

(1)分子:医疗盈余是反映医院考核年度医疗活动相关收 入扣除医疗活动相关费用后的净额。不包括具有限定用途的项目 资金盈余。医疗盈余=“财政拨款收入”下“财政基本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下“医疗收入”及“非同级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业务活动费用”下“财政基本拨款经费”和“其他经费”- “单位管理费用”项目下“财政基本拨款经费”和“其他经费” -“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费用”

(2) 分母:医疗活动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下“财政基本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下“医疗收入”及“非同级财政拨 款”、“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

从说明可以看出,影响医疗盈余率的因素有很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直接影响该指标的真实性。部分医院会计核算不规范,或者为了绩效国考成绩,主要通过“调剂收入确认、延迟或预提费用”等例如,收入结算差额调剂法、其他收入往来调剂法、卫生材料延迟出入库调剂法、绩效工资延迟发放法、虚拟费用待摊与预提法等,人为调节“医疗盈余率”,没有盈余有可能影响到医院员工的薪酬总量,导致该指标“虚盈实亏”许多医院“潜亏”在水下。

思考:对于医院来说,全部收入核算,“医疗收入”更具有可比性,财政拨款收入及其他收入不具有可比性;全部支出核算,“业务活动经费”项下“其他经费”以及单位管理费用项下“其他经费”根据可比性;是否在医疗盈余率指标下,增加医疗结余率和单位管理费用率指标,更加了解医院系统中医疗业务运营和管理水平。

医疗结余率=[医疗收入-医疗业务支出(其他经费)]/医疗收入×100%

单位管理费用率=单位管理费用/医疗活动收入×100%


4、第四思考: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主要评价目的,反映负债合理性,引导医院避免盲目负债扩张或经营,降低医院运行潜在风险。计算公式:

年度医院负债合计与资产合计的比值。

影响医院资产负债率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关注,一是,医院与医保之间关系问题,主要反映在应收医保款长期挂账问题,历史因素导致,许多医院与医保结算存在差额,医院记账收入大于医保结算支付,导致巨大的差额长期挂账,在会计报表上是债权,影响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计算偏低,如果巨大的债权转换为费用,直接影响到医院资产负债率真实性。二是,医院或有负债问题,一些医院为非医院自用银行贷款担保,由于贷款方不能按期履约,医院银行账户被冻结等,这些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思考:资产负债率指标,是反映医院运营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是基础。流动比率对于医院运营影响更加关键,在资产负债率下,增加流动比率指标,有利于评价和对比。


5、第五思考:增加经济运营分析考核指标


面对疫情的冲击,伴随着医保DRG/DIP付费制度改革重锤落地,医改新时代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精益运营管理成为目前医院重中之重,发挥绩效国考指挥棒作用,丰富医院运营质量分析考核指标,推动医院更加关注运营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和效益。

2020年,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62号),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明确指出,当前,公立医院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医教研防等业务活动、预算资金资产成本管理等经济活动、人财物技术等资源配置活动愈加复杂,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亟需坚持公益性方向,加快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连续下发《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关于印发卫生健康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22年4月,再次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显示,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的占比43.5%,较2019年增加25.89个百分点。医院经济运营管理“压力山大”。

思考:发挥绩效国考发挥公益性导向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就很难确保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增加经济运营“指挥棒”导向作用,引导医院从粗放式规模扩张模式,转向精益内涵质量效益提升,更加关注经济运营管理,弥补增加经济运营分析指标。

(1)每医师日均门诊人次:分析评价各医院医师门诊工作效率;

(2)人均医疗手术水平:分析评价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情况;

(3)每平方面积医疗收入水平:按照坪效分析,分析评价各医院建筑面积产出效率和效益;

(4)病床医疗收入水平:按照每张病床收益率或床日收益率设置指标,分析评价各医院每床日产出效益,与床位使用率关联,评价医院病床配置合理性;

(5)每元医疗设备医疗收入水平:使用医疗设备收益率,可以按照原值、折旧、净值综合分析,分析评级各医院医疗设备投入产出效率和效益;

总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院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是经济运营自主体,面对医疗收费价格的计划性,面对财政补助的有限性,面对药品耗材零加成,面对疫情的影响和冲击,面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倒逼,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及患者满意,是医院管理永恒的真谛,提质降本增效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谨防医院为了“应试考核”,偏离医院管理和经济运营的自然规律。

文章来源:医信邦



关注我们
关注康博嘉微信公众号

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

4009-612-812